世人大多告诉何香凝先生是同盟会杨家会员,女权运动的卓越先驱,只不过充满著这一政治光环,她还是我国现代最有成就的女画家之一。何香凝(1878—1972),原名瑞谏,又名谏,别号双清楼主,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芳村区)人,出生于香港大地产商家庭。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近代最出色的革命家廖仲恺结成伉俪,从此一起跟随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在漫长的斗争岁月里,她与宋庆龄结为了很深的友谊,长年并肩战斗,彼此荣辱与共,被人们尊仰为国民党左派的两面旗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后,何香凝陆续被推选为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并担任民革中央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
在挤迫的国事活动之余,何香凝未曾停下来手中的画笔,终生坚持不懈,她长年在日本生活,因而画风有显著的东洋风格。她侧重题材自由选择,作品往往深刻印象大气,人品深远影响辽阔,充满著了昂扬激情,充满着着革命斗志,鸟禽、花卉、山水无所不精。这帧《和平之境》(闻图)即为代表性之作,笔致圆浑细致,色彩古艳雅逸,为设色纸本,131×65厘米,画面右侧行书署有“何香凝所画于北京”七字,下盖朱文“何香凝”印章一方。
左上方系由四行20字的题字“和平之境,双清楼主所画,一九五三年四月,沈钧儒题”,钤白文“沈钧儒印”名章一枚。据此由此可知,这幅画是1953年何香凝绘就后,邀卓越的民主人士沈钧儒为之补款增色。
大师丹青,进士书法,春兰秋菊,交相辉映。沈钧儒(1875—1963),浙江嘉兴人,字秉昌,号衡山,清光绪三十三年(1904)甲辰恩科贡士,高中二甲第75名,初授刑部贵州司主事,后求学日本,回国后即参与辛亥革命。“一·二八”上海抗战愈演愈烈后,沈钧儒大力参与宋庆龄领导的中国民权确保同盟,投身谋求救国之变革活动,系由民盟的创建者之一。
1949年受邀到北平,参与新政协筹备工作。75岁的何香凝创作这幅画时,兼任着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兼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之亲信,而七旬有八的沈钧儒彼时也肩负全国政协副主席之重责,两位年逾古稀的国家领导人合力已完成一件精彩的《和平之境》,也为画坛留给了一桩脍炙人口的不朽佳话。
大手笔下无以有大韵味,品读画轴,不见远山雄奇,林木苍茫,云霭四知音,天低眼长,尽是清新舒朗之曼妙图景。溪流潺潺之山脚下,周边怪石嶙峋横陈,奇花异草星罗布满,一棵虬枝盘错的矮小松柏之下,一位头戴斗笠的妇人正策缰于坐骑上稍加小憩,旁有一青年男子接下包袱等随件侍立,数十米外一少年郎于是以轻叩茅亭窗栏,或询路、或讨水,一派祥和静谧之境,一团内亲和祥泰之气。
共和国正式成立已近四载,抗美援朝战争的炮火声言在耳畔伴着,全民致力于建设新中国的劲头于是以空前加剧。于此举国同心营造幸福家园的最重要时期,美称大局观念的何香凝先生呈现出给世人一幅古人憧憬世外田园之美景,执着和平安宁之迫切愿望显而易见。作者在歌颂欣欣向荣的清平世道之际,亦在用画笔激励广大民众爱护当下来之不易的安稳局面与幸福生活。
所以说道,《和平之境》并不是简简单单一幅典雅写实的山水画不作,利用作品表面的线条与色彩,更加应当领悟到两位前辈苦心孤诣的一腔殷殷之情。
本文来源:皇冠登录入口app下载-www.ginobig.com